当前位置: 育儿网 >  特殊儿童 > 盲聋哑儿童 > 盲儿

盲童的活动能力训练

本文Tag标签:盲童护理  

  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克服视觉障碍带来的困难,主要取决于他的活动能力;同时,一个人是脱离社会环境还是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活,也主要取决于他的活动能力。活动能力包括对环境的抽象认识能力和实际认识能力两个方面。除去本章已阐述过的感知障碍的技能外,盲人行走通常要借助下列四种手段中的一种:①向导;②引领狗;③盲人手杖;④电子仪器。

  向导无疑可以使视力受损者获得安全行走的最大自由,但是多数情况下这种安排是不切实际的。另外,过分依靠他人会养成有害的依赖性。

  与人们的一般看法相反,使用引领狗并不十分可取。实际上,据估计只有约5%的盲人适于使用引领狗。视力受损儿童尤其不适于使用引领狗,因为狗的个头太大,走得也太快。另外,同任何其他宠物一样.引领狗也需要人的照顾。使用引领狗的另一个缺点是它们并不能把盲人“领到”任何地方。盲人首先必须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引领狗的主要任务只是防止盲人走进危险地段。

  盲人手杖从二次大战后开始使用,是盲人最常用的行走辅助工具。视力受损者可用手杖在自己面前呈弧形划动,并轻轻敲击身前的路面,探出路上的障碍物和地形的变化。

  一些高级电子仪器可用来帮助盲人感知环境中的物体,但其中有些现在仍处于试验阶段,绝大多数的价格也相当昂贵。具有代表性的是激光手杖和回声向导仪。这类仪器的工作原理,是人能像蝙蝠那样学会通过声波确定物体的位置。

  激光手杖既可以当盲人手杖使用,又可以当自动探测仪使用。它能够发射三束红外线,一束向上,一束向下,一束向前,当射出的红外线遇到路上的物体时,仪器就会以声音的形式把信息传递给使用者。

  许多研究人员一直在研制回声向导仪以及类似的适用于各种年龄视力受损者的仪器。其中有一种超声波辅助器,虽然它仍处于试验阶段,但最终将可以帮助盲婴认识空间环境和环境中的物体。这种戴在头上的仪器可以发出超声波,然后再把从物体反射回来的声波变成听得见的声音。婴儿可以通过反射声波的如下三个特点了解环境中的物体:①音高表明物体的距离——音高高表示距离远,音高低则距离近;②音量表明物体的大小——音量大说明物体大,音量小则物体小;③声音的清晰度表明物体的质地结构——声音清晰说明物体表面坚硬,声音杂乱则物体质地柔软。由于声音信号是直接传递到双耳的,婴儿还可以通过声音得知物体的方向。

  回声向导仪目前也处于试验阶段,还有一些与使用有关的问题有待解决。例如,专业人员对使用这种仪器的最佳年龄有不同的看法。艾特肯和鲍尔(Aitken、BoWer)1982年提出的数据表明,如果1岁以后才让盲婴使用这种仪器,那么它的实际效用就会降低。而施特雷洛(Strelow)却在1983年指出,过早让婴儿使用回声向导仪无异于浪费时间,因为从发育情况看,过小的婴儿没有能力使用这种仪器。然而他又特别指出,在把这种仪器教给较大婴儿使用时,巳形成的对抗行为可能会影响孩子学会利用回声向导仪发出的信号。施特雷洛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受到这种仪器所发声音如此强烈的刺激是否会影响孩子对语音的感觉?这种问题在将来的研究中都是要着重解决的。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各种行走方法及其辅助工具都需要视力受损者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记忆力。从这个角度考虑,霍利菲尔德和福克(Hollyfield、Foulke)1983年强调指出了实践的重要性:

  由于盲人在行走时获取空间信息的能力比正常人差,所以他们必须更多地依靠对空间情况的记忆。记忆空间情况是一种能够通过实践提高的技能,因此练习独立行走的盲人应该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养成记住周围空间的习惯。

  全肓和半肓儿童对活动能力训练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态度和从前的学习经历。仅仅给盲童装备合适的行走辅助工具并不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所以,训练孩子提高方位和活动技能,不仅需要耐心和专门的教学技巧,还需要深入了解孩子的个性。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